歡迎來到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(wǎng)站!
13310162040

慢病毒滴度測定全攻略

2020-11-20 9:50 來源:上海遠慕生物試劑
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,借助病毒感染真核細胞,成為了實驗中轉(zhuǎn)移遺傳物質(zhì)的重要手段。其中,由于慢病毒能感染的細胞類型廣泛(包括分裂與不分裂細胞,干細胞等),可攜帶不低于5 kb的外源基因,并具有穩(wěn)定插入宿主基因組等優(yōu)勢,成為目前主流的工具病毒。在一些特定的實驗中,我們需要為病毒的濃度,即滴度,進行測定。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常用的兩種滴度測定方法。

一、取舍的問題

在正式做實驗之前,不妨先問自己這個問題:到底需不需要準確地測定慢病毒的滴度?

網(wǎng)上一搜,可以找到許多滴度測定的方案,也有不少商品化的試劑盒。這些方案各有優(yōu)劣,但基本上都有這樣一個規(guī)律:越準確,就越花時間。越省事的,就越不準確。但是,準確度對我們的實驗來說,到底有多重要呢?

這個問題的答案,其實是跟我們使用病毒的實驗目的密切相關的。如果這批慢病毒是用來建立穩(wěn)定過表達編碼基因或者shRNA等細胞系的,我覺得,根本沒有必要對病毒的滴度進行細致地測定。至少我本人在這類情況下,是不測其準確滴度的。由于建立穩(wěn)定細胞系,需要用抗生素篩選或者流式分選的方法,將陽性細胞挑出來,因此,即使感染效率沒有達到100%,也并不要緊。

如果你是包裝和使用慢病毒的新手,本司機建議在收了粗病毒上清后,分別在3個10-cm貼壁培養(yǎng)體系(或等同的懸浮培養(yǎng)體系)中,加入0.5、1、2 ml的病毒進行感染。最后,這其中總有一到兩個皿滿足使用,也比完整地走一套準確測定流程要省事許多。等熟練之后,大致摸清楚了自己的實驗技術,以及外源基因長度和病毒活性滴度之間的關系,就不用設3個感染梯度做實驗了。比如像基于pLKO表達shRNA這種很短的病毒基因組,在一個10-cm皿中我只加100-200 ?l。而如果是表達好幾個kb的ORF,或者整個慢病毒質(zhì)粒很大,我可能會加1 ml甚至更多。

二、快速測定法

當?shù)味葴蚀_性并不重要時,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快速測定方案。不過,目前網(wǎng)上主流的實驗技術指導文章,圍繞這部分的內(nèi)容都已相對陳舊。這其中包括PCR法測定病毒核酸量,ELISA法測定病毒外殼蛋白量。雖然相比我后面要講的方法要快上得多,但這些實驗一整套做下來,依然需要花費幾個小時。

我目前唯一使用的快速測定法,是用Clontech的Lenti-X GoStix試紙。它本質(zhì)上也是測定病毒p24外殼蛋白量的方法,但相比傳統(tǒng)的ELISA法來說,可要方便不少。當然,最后得到的結(jié)果,也不如ELISA法來得準確。只不過這種不準確性,是可以接受的。

具體的實驗步驟是,在收獲病毒之前,取20 ?l 293T細胞培養(yǎng)上清滴到試紙上,再滴加3-4滴Chase buffer,后靜置5-10 min,等試劑均勻在試紙上展開后顯色即可。只要在T那里有條帶顯示,就證明慢病毒粗上清達到可用滴度。

三、準確測定法

目前,所有的快速測定法都是不準確的,因為它們都沒有考慮慢病毒的活性。也就是說,死病毒也會一并被測出來。在一些比較嚴格實驗中,比如用慢病毒做RNAi-screening或CRISPR-screening,由于需要嚴格控制MOI,就需要測定慢病毒的準確滴度。

1、熒光報告基因法

對于攜帶熒光報告基因的慢病毒來說,測定起來可要簡單得多。大致的實驗流程是:

    在6孔板中,均勻地種入1~3×10^5個細胞??刹坏燃毎N壁,直接加入0、5、10、15、20、30 ?l粗病毒。若是純化、濃縮的病毒,則按照濃縮比例,取一點點按比例重新回去,再按上述體積加入細胞中??杉尤虢K濃度為2-10 ?g/ml的Polybrene。每孔培養(yǎng)基+細胞懸液+病毒+Polybrene的總體積為1.5-2 ml。

    細胞貼壁,換液。

    第三或第四天,用流式細胞術,或者熒光顯微鏡(可用Hoechst 33342染總細胞),計算各劑量組帶熒光的細胞比例,就可以換算出原始的平均病毒滴度。如果第一天加入的病毒是稀釋過的,記得將算出來的數(shù)值再乘一下稀釋倍數(shù)。具體的公式就不用啰嗦了吧,小學初中的數(shù)學題而已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當病毒滴度較高時,很容易在高劑量組中達到100%陽性。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是不可以參與平均滴度計算的,因為這代表著,很可能同一個細胞感染了2個甚至更多的活性病毒顆粒。事實上,當陽性細胞百分比超過50%的時候,這種多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較高了,若直接計算,就會低估實際滴度。遇到這樣的數(shù)值,剔除便是。

用什么細胞來測滴度,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。雖然網(wǎng)上許多方案用的是293T或者HCT116細胞作為宿主,但從準確度而言,我個人是不推薦的。慢病毒對不同細胞的感染能力是有區(qū)別的,而這個區(qū)別可大可小。我甚至發(fā)現(xiàn),在同一個原始細胞系中分離出來的兩個單克隆,對慢病毒的敏感性還有顯著的區(qū)別。如果慢病毒是要用于諸如screening等要求高準確度的實驗,請使用待screening的細胞作為宿主來測定滴度,這樣才能保證最終測出來的活性滴度,是針對將要使用的細胞的。

2、抗生素篩選法

許多慢病毒載體并沒有熒光報告基因,只有抗性篩選標記,這時我們只能用抗生素篩選來測定滴度了。

可能有的人會問,為何要將抗生素篩選法專門拎出來說?難道跟熒光報告基因法有很大的區(qū)別嗎?

從原理上來說,兩種方法并沒有本質(zhì)上的區(qū)別:它們都是計算陽性細胞的比例,從而換算原始的病毒活性滴度。但是,若細胞培養(yǎng)的時間較長,陽性細胞比例的變異度就會增大。

熒光報告基因法的實驗流程較短,在感染48~72小時后,待熒光基因充分表達,即可測定。 然而,抗生素法則需要等抗性基因充分表達后,再加入抗生素篩選數(shù)天,待徹底殺滅陰性細胞后,才能進行細胞計數(shù)并換算滴度。無論最開始種植的細胞數(shù)量如何一致、細胞密度如何均一,人為誤差和生物本身的變異度都是不可避免的。只要時間一長,微小的差異就會顯現(xiàn)出來,最終導致每一組之間換算出來的滴度數(shù)值變異度增大。

此外,高劑量的病毒會給細胞的活性帶來影響,或正面,或負面,這跟細胞本身對病毒的敏感性,以及所要表達的外源基因的性質(zhì),都有密切關系??傊?,在較長時間培養(yǎng)的前提下,用高劑量組直接除以不加病毒的對照組得到的陽性細胞比例,不具有代表性。

Tips:在收獲粗病毒后,建議額外分裝幾支90~100 ?l小體積管,和其他分裝的大體積病毒一并置于-80℃保存。待這些小體積病毒結(jié)冰后,取出來融化,再測定滴度。這一步可以模擬一次凍融帶來的活性滴度下降,這樣最后測得的滴度才是真正具有參考價值的。
收縮
QQ咨詢
  • 標準品
電話咨詢
  • 客服一  13310162040
  • 客服二  18001933641
郵箱咨詢
  • shyuanmus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