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(wǎng)站!
13310162040

抗生素的分類及特點 @遠慕新聞

2020-08-03 9:25 來源:上海遠慕生物試劑
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- 內(nèi)酰胺類、氨基糖苷類、大環(huán)內(nèi)酯類、林可霉素類、多肽類、喹諾酮類、磺胺類、抗結核藥、抗真菌藥及其他抗生素。

β- 內(nèi)酰胺類

此類屬于繁殖期殺菌劑。其特點是:血藥濃度高、抗菌譜廣和毒性低。包括青霉素類、頭孢菌素類、新型β- 內(nèi)酰胺類及β- 內(nèi)酰胺類與β- 內(nèi)酰胺酶抑制劑組成的復合制劑。

青霉素類

青霉素 G:臨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及厭氧菌感染,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桿菌多數(shù)對其耐藥。普魯卡因青霉素 G 半衰期較青霉素長。青霉素 V 鉀片耐酸,可口服,使用方便。

雙氯青霉素:對產(chǎn)酸耐青霉素 G 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強,對其它 G+ 球菌較青霉素 G 差,對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(MRSA)無效。

阿莫西林:抗菌譜與氨芐青霉素相似,肺炎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腸球菌和流感桿菌對本藥敏感,抗菌作用優(yōu)于氨芐青霉素,但對假單胞菌無效。

廣譜抗假單胞菌類:對 G+ 球菌的抗菌作用與青霉素 G 相似,對 G- 桿菌(如大腸桿菌、變形桿菌、流感桿菌等)及假單胞菌有很強的抗菌作用,尤其哌拉西林、阿洛西林、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強。

抗 G- 桿菌類:只用于抗 G- 桿菌,對 G+ 球菌及假單胞菌無效。

頭孢菌素類

此類屬廣譜抗菌藥物,分四代。第一、二代對綠膿桿菌無效,第三代中部分品種及第四代對綠膿桿菌有效,該類藥物對支原體和軍團菌無效。

第一代頭孢菌素:包括頭孢噻吩 \ 氨芐 \ 唑林 \ 拉定。對產(chǎn)酸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等 G+ 球菌抗菌活性較第二、三代為強,對 G- 桿菌的作用遠不如第二、三代,僅對少數(shù)腸道桿菌有作用。

對β- 內(nèi)酰胺酶穩(wěn)定性差,對腎有一定毒性。對綠膿桿菌、變形桿菌、不動桿菌等無效。其中頭孢唑林 \ 拉定較常用。

第二代頭孢菌素:包括頭孢呋辛 \ 克羅 \ 孟多 \ 替安 \ 美唑 \ 西丁等。對 G+ 球菌包括產(chǎn)酸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與第一代相似或略弱,對 G- 桿菌較第一代強,但不如第三代。

對流感桿菌有很強的抗菌活性,尤其是頭孢呋辛 \ 孟多,對綠 膿桿菌、沙雷菌、陰溝桿菌、不動桿菌無效。除頭孢孟多外,對 β- 內(nèi)酰胺酶穩(wěn)定。

第三代頭孢菌素:包括頭孢他定 \ 三嗪 \ 噻肟 \ 哌酮 \ 地嗪 \ 甲肟 \ 克肟等。

對產(chǎn)酸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,但較第一、二代為弱,對 G- 桿菌包括沙雷菌、綠膿桿菌有強大的抗菌活性,其中頭孢他定抗菌譜更廣,抗綠膿桿菌作用最強,其次為頭孢哌酮。

頭孢地嗪對綠膿桿菌、不動桿菌、類腸球菌無效。除頭孢哌酮外,對 β- 內(nèi)酰胺酶穩(wěn)定,腎毒性少見。

第四代頭孢菌素:包括頭孢匹羅 \ 吡肟 \ 唑喃等??咕饔每?,抗菌活力較第三代強,對 G+ 球菌包括產(chǎn)酸金黃色葡萄球菌有相當活性。對 G- 桿菌包括綠膿桿菌與第三代相似。

對耐藥菌株的活性超過第三代。頭孢匹羅對包括綠膿桿菌、沙雷菌、陰溝桿菌在內(nèi)的 Gˉ 桿菌的作用優(yōu)于頭孢他定。

頭孢吡肟對 G+ 球菌的作用明顯增強,除黃桿菌及厭 氧菌外,對本品均敏感。對β- 內(nèi)酰胺酶更穩(wěn)定。

新型 β- 內(nèi)酰胺類

包括碳青霉烯類(亞胺培南、帕尼培南、美洛培南)和單環(huán) β- 內(nèi)酰胺類(氨曲南、卡蘆莫南)。

泰能(亞胺培南 / 西司他定):抗菌譜極廣,對 G- 桿菌、G+ 球菌及厭氧菌,包括對其他抗生素耐藥的綠膿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糞鏈球菌、脆弱擬桿菌均有極強的抗菌活力,對多數(shù)耐藥菌的活性超過第三代頭孢菌素。對各種β- 內(nèi)酰胺酶高度穩(wěn)定。

氨曲南:對多數(shù) G- 桿菌包括腸桿菌科和綠膿桿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,但對 G+ 球菌及厭氧菌無效,對 β- 內(nèi)酰胺酶穩(wěn)定。

β- 內(nèi)酰胺酶抑制劑

β- 內(nèi)酰胺酶抑制劑能夠與細菌產(chǎn)生的 β- 內(nèi)酰胺酶行自殺性結合,從而保護 β- 內(nèi)酰胺不被 β- 內(nèi)酰胺酶所水解,繼續(xù)發(fā)揮抗菌作用。

臨床上常用的β- 內(nèi)酰胺酶 抑制劑有克拉維酸、舒巴坦和他唑巴坦,它們與 β- 內(nèi)酰胺類組成復合制劑,對耐藥菌株可增強殺菌效果,并可使抗菌譜擴大。

常用的品種有安滅菌(阿莫西林加克 拉維酸)、特美汀(替卡西林加克拉維酸)、優(yōu)立新(氨芐青霉素加舒巴坦)、舒普深(頭孢哌酮加舒巴坦)和他唑西林(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)。

氨基糖苷類

此類屬靜止期殺菌劑。常用的有阿米卡星、妥布霉素、慶大霉素、奈替米星、西索米星及鏈霉素。主要抗 G- 桿菌,包括綠膿桿菌、腸桿菌科細菌、沙雷菌、不動桿 菌等。

阿米卡星作用最強???G+ 球菌也有一定活性,但不如第一、二代頭孢菌素。對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強,對結核桿菌以鏈霉素最好。對厭氧菌無效。此類藥物對聽神經(jīng)和腎有毒性作用,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。

大環(huán)內(nèi)酯類

屬窄譜速效抑菌劑,抗菌譜與青霉素 G 相似,主要為需氧的 G+ 球菌、G- 桿菌及厭氧球菌。軍團菌、支原體、衣原體及部分流感桿菌對此類藥物敏感。對綠膿桿菌、大多數(shù)腸桿菌科細菌無效。

新大環(huán)內(nèi)酯類包括羅紅霉素、克 拉霉素和阿奇霉素,與紅霉素相比,抗菌譜沒有明顯擴大,但藥物代謝動力學改善和副作用減少是其明顯進步。

阿奇霉素對 G+ 球菌作用比紅霉素差,對 G- 桿菌比 紅霉素強,尤其對社會獲得性肺炎(CAP)的常見致病菌、流感桿菌、支原體、衣原體和軍團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,可作為 CAP 治療的第一選擇。

四環(huán)素類

屬廣譜抗生素。因常見致病菌多已耐藥,現(xiàn)在僅用于支原體、衣原體、立克次體及軍團菌感染,多西環(huán)素和米諾環(huán)素抗菌譜同四環(huán)素,但抗菌作用比四環(huán)素強 5 倍,米諾環(huán)素作用更強,對多數(shù) MRSA 有效。

林可霉素類

包括林可霉素、氯林可霉素,抗菌譜較窄,抗菌作用與紅霉素相似,氯林可霉素抗菌活性較林可霉素強 4-8 倍,主要用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厭氧菌感染。

多肽類

包括多粘菌素 B 、多粘菌素 E 、萬古霉素、去甲萬古霉素及壁霉素。多粘菌素 B 和 E ,腎毒性大,療效差,只用于嚴重耐藥的 G- 桿菌感染。

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屬于繁殖期殺菌劑,對包括多重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糞鏈球菌等 G+ 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,對 G- 桿菌多數(shù)耐藥。

壁霉素抗菌譜與抗菌作用與萬古霉素相似,但對表皮葡萄球菌稍差,對腸球菌和難辯梭菌強于萬古霉素。

喹諾酮類

包括諾氟沙星、環(huán)丙沙星、氧氟沙星、左氧氟沙星、氟羅沙星、依洛沙星、洛美沙星、司帕沙星、格雷沙星、蘆氟沙星、克林沙星、巴羅沙星、曲伐沙星等。

抗菌譜與第三代頭孢菌素相似而較廣,對 G- 桿菌抗菌活性較 G+ 球菌強,與環(huán)丙沙星、氧氟沙星相比,新喹諾酮類在保持原有對 G- 桿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時,對 G+ 球菌抗菌活性增強,以克林沙星、曲伐沙星最強。

對 G+ 厭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強,其中曲伐沙星較甲硝唑高 10 倍以上,被認為是目前喹諾酮類對 G+ 厭氧菌抗菌活性最強者。

對其他呼吸科常見病原體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,如司帕沙星對結核桿菌抗菌活性較環(huán)丙沙星強 4-8 倍,對其他分支桿菌、 軍團菌、支原體、衣原體及 MRSA 均具有相當活性。

臨床上多用于院內(nèi)感染,尤其對其他抗生素耐藥的 G- 桿菌及 MRSA 感染等。

近年來,細菌耐藥率日益增加,尤其以腸桿菌、MRSA 和綠膿桿菌最為顯著。本類藥物可使細菌在各品種間產(chǎn)生交叉耐藥,并對其它抗生素,如β- 內(nèi)酰胺類藥物產(chǎn)生耐藥。故選用時應注意選擇適應證。

喹諾酮類藥物新的分類法是將原來的第一、二代合稱第一代,代表藥物有萘啶酸、吡哌酸,抗菌譜為 G- 桿菌,用于尿路和腸道感染;將比較早期開發(fā)的氟喹諾酮類藥物總稱為第二代,代表藥物有氧氟沙星、環(huán)丙沙星,抗菌譜為 G- 桿菌為主,用于各系統(tǒng)感染。

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礎上增加了抗 G+ 球菌的活性,代表藥物有司帕沙星、帕蘇沙星,抗菌譜包括 Gˉ 桿菌和 G+ 球菌,用于各系統(tǒng)感染;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礎上增加了抗厭氧菌的活性,代表藥物有曲伐沙星、莫西沙星,抗菌譜包括 G- 桿菌、G+ 球菌和厭氧菌,用于各系統(tǒng)感染。

第三、四代與第二代相比,主要是增加了對 G+ 球菌、厭氧菌、支原體、結核桿菌、軍 團菌的抗菌活性,可作為 CAP 的第一線治療用藥。

磺胺類

常用的有復方新諾明,多用于輕、中度細菌感染和衣原體感染,是卡氏肺孢子蟲病的首選藥物。

抗結核藥

常用的有異煙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、乙胺丁醇和鏈霉素等。

異煙肼是抗結核首選藥物,是一個細胞內(nèi)外結核菌的全效殺菌劑,對繁殖期細菌效果較好,對靜止期細菌效果差。利福平對結核菌有很強的抗菌活性,作用在繁殖期和靜止期細胞內(nèi)和細胞外,為全效殺菌劑。

吡嗪酰胺為細胞內(nèi)及酸性環(huán)境中的強效殺菌劑,乙 胺丁醇對繁殖期細菌有抑菌作用。異煙肼、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組成初始短程化療方案的最主要藥物,乙胺丁醇(或鏈霉素)可參與短程化療方案的組成。以上藥物 聯(lián)合應用,可增加療效,延緩耐藥性產(chǎn)生。

抗真菌藥

包括兩性霉素 B 、氟康唑、伊曲康唑及 5- 氟胞嘧啶等。兩性霉素 B 是最強的廣譜抗真菌藥,盡管其毒副作用大,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之一,對新型隱球菌、組織胞漿菌、球孢子菌、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較強的抗菌活性。

氟康唑是廣譜抗真菌藥,對大部分念珠菌屬、隱球菌屈和孢子菌屬等有高效,但對曲霉 菌無效。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,抗菌譜廣,對曲霉菌也有明顯活性,毒副作用小。

5- 氟胞嘧啶抗菌譜窄,對新型隱球菌、白色念珠菌有較強抗菌活性,對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,與兩性霉素 B 或氟康唑合用,可以提高療效,防止耐藥性產(chǎn)生。

其他抗菌藥物

如磷霉素,抗菌譜廣,但抗菌作用不強,毒性低。甲硝唑、替硝唑,對各種專性厭氧菌有強大的殺菌作用,療效明顯優(yōu)于林可霉素,對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無效,可與其它抗生素聯(lián)合應用治療混合感染。
 
收縮
QQ咨詢
  • 標準品
電話咨詢
  • 客服一  13310162040
  • 客服二  18001933641
郵箱咨詢
  • shyuanmusw@163.com